在節奏飛快的都市生活中,高血壓已悄然成為香港市民的「隱形殺手」。根據香港衞生署資料顯示,本港約有三分之一成年人患有高血壓,而當中近半數人並未察覺自己患病。這種「無聲的危機」若未及早控制,長期可導致中風、心臟病、腎衰竭等嚴重後果。因此,一部準確可靠的血壓計,不僅是慢性病患者的日常健康工具,更是每個家庭守護健康的重要設備。
一、為何長者需要自備血壓計?
隨著年齡增長,血管彈性逐漸下降,血壓波動會變得頻繁。定期監測血壓有助:
及早發現異常 —— 能在症狀出現前察覺血壓升高,及早求醫。
評估治療效果 —— 長期服藥者可利用每日數據評估降壓藥是否有效。
避免「白袍高血壓」 —— 部分人因看醫生緊張導致血壓暫時升高,在家測量更能反映真實情況。
養成健康習慣 —— 自行記錄血壓,有助於建立關注自身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二、血壓計的主要類型
目前市面上的血壓計主要分為三大類:
1. 手臂式血壓計(上臂型)
準確度最高,醫療機構普遍採用此類型。
適合長者、慢性病患者。
缺點是體積略大,使用時需保持手臂水平。
推薦人群:長者、高血壓患者、需長期監測者。
2. 手腕式血壓計
體積小巧、方便攜帶。
但因測量位置距離心臟較遠,受姿勢、氣溫等影響較大。
推薦人群:外出工作、旅行時需快速測量者。
3. 指尖式血壓計
體積最小,但準確性最低。
一般只作臨時參考,不建議作為長期健康監測使用。
三、選購血壓計時應考慮的關鍵因素
準確度與認證
建議選擇獲得國際標準認證(如 ESH、AAMI 或 BHS)的品牌。
可查看包裝是否標示「臨床驗證通過」。
臂帶尺寸與舒適度
手臂圓周過大或過小都會影響測量結果。
選擇柔軟、易固定的臂帶,長者使用時更方便。
顯示螢幕與字體大小
長者應選用大字體、高對比螢幕設計的血壓計,以便清晰讀取數據。
操作簡單與自動功能
一鍵操作、自動充氣與自動記錄功能能大大提升使用便利性。
記憶功能與數據管理
現代血壓計可儲存多組數據,甚至能與手機App連線,方便醫生分析趨勢。
電源方式
有些可使用電池,也有USB或插電式選項。若需每日使用,建議選擇可充電型。
四、使用血壓計的正確方法
測量前 靜坐休息 5 分鐘,避免情緒波動或飲用咖啡、茶。
坐姿正確,手臂與心臟保持同一水平。
每次測量 連續測兩次,取平均值較準確。
建議每日固定時間測量,例如早上起床後及晚上睡前。
將數據記錄下來,以便醫生評估長期變化。
五、香港市面熱門品牌推介
| 品牌 | 特點 | 適合人群 |
|---|---|---|
| Omron(歐姆龍) | 醫療級準確、使用簡易 | 長者、慢性病患者 |
| Panasonic(松下) | 靜音充氣、舒適臂帶 | 家庭使用 |
| Beurer(博雅) | 德國品質、App連線功能 | 年輕族群、科技愛好者 |
| Citizen(西鐵城) | 價格實惠、體積小巧 | 初學者、旅行使用 |
六、血壓數據的判讀基準(根據香港衞生署)
| 分類 | 收縮壓 (mmHg) | 舒張壓 (mmHg) |
|---|---|---|
| 理想血壓 | <120 | <80 |
| 正常血壓 | 120–129 | 80–84 |
| 偏高血壓 | 130–139 | 85–89 |
| 高血壓(第一期) | 140–159 | 90–99 |
| 高血壓(第二期) | ≥160 | ≥100 |
七、長者健康監測小貼士
每日定時測量,以了解血壓變化趨勢。
搭配均衡飲食:少鹽少油,多蔬果。
保持適量運動,如步行或太極。
定期複診,將家庭血壓數據與醫生分享。
注意精神壓力,壓力過大亦會影響血壓。
? 結語
在現代家庭健康管理中,一部高品質的血壓計,不僅是量度血壓的儀器,更是守護生命的重要夥伴。對於長者而言,及早發現異常、持續監測變化,就是延長健康壽命的第一步。選對血壓計、學會正確使用,就是為自己與家人多添一份安心。